第四版·文化
3上一版      
· 绿色骑行 红色纪念
· 缅怀先烈 勇攀高峰                   ——记住院一支部党日活动
· 母亲的手
 
 

  网站主页  
下一篇4  
2016年5月16日    星期一 放大 缩小 还原        

母亲的手
  
  快过年了,我很想母亲。
  2015年9月28日,父母大包小包地踏上了南去的列车,平时泪点极低的我,送站时强装笑脸,拉着母亲的手,拿出自拍神器与父母在候车室合影。
  当年的脚步越来越近,母亲的手好比她微笑时的酒窝,在眼前挥之不去。母亲!您在他乡还好吗?
  1986年夏天我参加工作,当时母亲正好五十岁,即将从护理岗位退休,对自己的专业依依不舍,想把这份愿望延续在子女身上,让我学静脉注射,这无疑是一种挑战。于是母亲伸出自己的手,打止血带、消毒、进针,无论如何我不敢下手,在母亲坚定目光鼓励下,第一针从母亲饱经风霜的手背上开始,也许是真的遗传了母亲的基因————“一针见血”,其实这一针虽然扎在母亲的手上,更扎在我的心上,母亲笑了,因为她欣慰事业“后继有人”,那笑容仿佛定格在昨天,尽管我是“无证上岗”,从母亲身上我读出了坚韧。
  2000年冬,父母去深圳,爱人出国,急性肠炎急需挂水的我,因工作脱离不开,只好把药水及注射器带回家里,回忆母亲教我操作的每个步骤,只能给自己扎针。因为是倒扎,疼得我拚命咬住嘴唇,这种痛只有自己才能体会得到,必竟不是专业人员,但关键时刻,母亲手上的第一针教我学会了坚强。
  2014年春,平素不打针吃药的母亲突然要求体检,我忙前忙后地张罗,结果出来大吃一惊,母亲成了“三高人”,于是住进了我工作的医院糖尿病中心,也给了我尽孝的最好机会。在医生面前,感觉母亲不再向平时执拗,医生的每个字被她理解到“咬文嚼字”。戴“泵”治疗,每天分时段采集指尖血,记录餐前、餐后血糖直至出院。每天当护士采血时,母亲反复讲,自己活了77岁,工作在医院却从未住过院,没挂过水,有点舍不得扎手,但为了配合治疗,扎一只左手吧。于是每天七次采血,住院15天,105针,平均每个手指21针,平均每天每个手指1.4针,一针都不少,母亲天天坚持尽可能用右手利所能及地做家务,尤其教我学会了横拍打乒乓球,后来我才知道,母亲之所以伸出左手,是为更多地“保护”右手,让八十高齡的父亲多休息一会儿,让我不再为其担心,争取5月份到深圳照顾弟弟家的龙凤胎,从母亲身上我体会到了母爱的本能。
  2015年6月,我生活的方向标转向了湖州,母亲和父亲又带上满满的爱,帮我们安家落户,找菜场、超市、公交路线……一切为了儿女,为了儿女的一切,在母亲的字典里感觉只有两个字:向前、向前、向前。
  尽管现在母亲的手不再像年轻时那样有弹性;
  尽管现在母亲的手背已有褐色的斑斑点点……
  这双手和父亲共同培养弟弟成为电视节目主持人;
  这双手把我女儿带大,考取北京高等学府;
  这双手与父亲搀扶着走过金婚……
  母亲的手指像脐带,给子女传递营养;母亲的手掌像胎盘,供应所有的爱。
  我耳边不时地响起这样的歌词: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;你雨中的花格伞有人给你打;你爱吃的三鲜馅有人给你包;你委屈的眼泪有你给你擦;这个人就是娘,这个人就妈,这个人给了我生命,给我一个家……
  拿什么去感谢你——母亲!每个音符都会让我泪流满面。(病案室  任林平)

作者: 湖州市妇幼保健院
下一篇4  
      
 
Copright (C) 2012 版权所有 湖州市妇幼保健院 | 技术支持 南太湖